网址导航网首页

嗨,欢迎来到25Qi网址导航

站长QQ:2598903095

  • 中牟县人民政府

    中牟 中牟县 中牟县政府 中牟县人民政府

    中牟古称圃田、牟州,自西汉初置县以来,已有2200年历史。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称中牟侯国,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复为县;隋开皇元年(581年)改称内牟,十八年改内牟为圃田;唐武德三年(620年)置牟州,武德四年废牟州仍为县。其后行政区隶属虽多有变化,县名至今未变,治所多在今县城一带。新中国成立后,中牟曾属陈留专区、郑州专区、开封专区,1983年7月划归郑州市市辖县。

    中牟位于黄河之滨,为华夏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而灿烂,留下众多文物古迹。据1984年文物普查,全县有古文化遗址百余处。主要有业王瘸岗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后魏桐树岗的仰韶文化遗址,八岗老寨的龙山文化遗址。珍贵文物有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仰部文化遗址出土的沙质陶鼎、镂空鼎足,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石斧、灰陶器等。馆藏的文物有唐代的铜佛像、风花雪月瓶等,多为国家一、二级文物珍品。境内著名古迹还有冯庄古墓群,战国梁惠王基、汉代萧何墓,宋代寿圣寺双塔、八贤王赵德芳墓等。驰名中外的官渡古战场遗址旧迹已不可寻,但1993年建成的官渡古战场旅游区宏伟壮观,通真地再现了当时袁曹大战的场景,为中牟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做了很好的注释。...

    查看详情
  • 林州市人民政府

    林州市人民政府

    林州,河南省县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全市面积2046平方公里,人口116万,辖1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4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1747个自然村,1994年设市。

      林州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八百里太行把风光最秀美的一段留给了林州,林虑山被誉为“北雄风光最胜处”,太行大峡谷更是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长江三峡等共同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境内拥有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滑翔伞运动基地,有千古之谜猪叫石、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同时,林州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境内目前仍存有赵南长城、东周贵族墓群、隆虑古城址等文化历史遗迹,是中原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三重文化交汇处。林州又是太行革命老区,八路军一二九师指挥部曾设在任村镇西坡村。经过20余年的精心打造,林州已成为了“有山有水有精神”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胜地,形成了以源远流长的儒、释、道历史文化为内涵,集野营观光、休闲养生、滑翔攀岩、绘画写生、科考探险、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国字号”旅游品牌达25个。集雄、奇、峻、美于一体的自然山水风光,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被韩国观光协会评为“韩国游客最喜欢的中国名山”。现在,以红旗渠为代表的红色教育游、以太行大峡谷为龙头的绿色生态游和以国际滑翔基地为主导的蓝天翱翔游,“红、绿、蓝”三色旅游交相辉映,令国内外游客近悦远来,流连忘返。...

    查看详情
  • 印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印江县 印江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地处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梵净山西麓,全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391.38公顷。辖1个乡1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共357个村民委员会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141个村民小组。2021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44.54万人,同比增长0.2%。主要矿藏有锰、煤、硅、镁、花岗岩、硫铁矿、重晶石等,森林覆盖率68.37%。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长寿之乡”。

    唐武德三年(620)境内设思王县,唐开元四年(716)增设思邛县。北宋政和八年(1118)思邛县改思堡,宣和三年(1122)思王县改朗水峒,均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隶属思州。元至元八年(1271)思堡改设思邛江长官司,二十八年(1291)增设厥册蛮夷长官司;至正四年(1344),思邛江长官司、厥册蛮夷长官司、朗水峒隶属思州宣慰司。明洪武四年(1371)思邛江长官司、厥册蛮夷长官司和朗水峒改隶思南宣慰司;明洪武十年(1377),朗水峒改设朗溪蛮夷长官司;洪武十一年(1378)厥册蛮夷长官司并入朗溪蛮夷长官司;永乐十一年(1413)朗溪蛮夷长官司改隶乌罗府,思邛江蛮夷长官司改隶思南府。明弘治七年(1494)废思邛江蛮夷长官司,建印江县,隶属思南府。清道光十年(1830),朗溪蛮夷长官司并入印江县。民国二年(1913),隶贵州省黔东道;民国十四年(1925),废黔东道,由省直管;民国二十四年(1935)至1950年,先后隶贵州省第六行政区、贵州省第六行政督察区、黔东南师管区。1950年成立印江县人民政府,隶铜仁行政公署;1986年撤销印江县,以原有建置设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92年被国务院列为内陆对外开放县;1998年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划定为革命老区;2004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县”;2008年被贵州省命名为省级文明县城;2010年被中国茶科学所、茶学会命名为“中国名茶之乡”;2011年12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书法”,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2012年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 “中国长寿之乡”;2016年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

    查看详情
  • 汝州市人民政府

    汝州市人民政府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因北汝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辖21个乡镇街道、459个行政村,是平顶山市下辖的县级市。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先后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全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市、全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市、首批省级森林城市。

    历史源远流长。汝州是历代郡州治所,从公元606年的隋朝设立汝州以来,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现有风穴寺及塔林、汝州学宫、法行寺塔、张公巷窑址、严和店窑址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出土于汝州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全国64件不可出国(境)展出文物之一,也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最大的一幅陶画。原产于汝州的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瓷之首,素有“似玉非玉而胜玉”美誉,宋徽宗曾题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古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

    查看详情
  • 云和县政府门户网站

    云和县政府门户网站

    云和县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地处浙西南,居瓯江上游,是丽水市地理中心,自古被喻为“洞宫福地”。县域总面积989.6平方公里,辖4街道3镇3乡、71个行政村、15个社区,户籍人口11.38万、常住人口12.92万。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0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29.88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1103元、24555元。

    云和是“山水之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赋予云和集“山水林田湖”于一体的独特资源,境内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84座、水域38.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1.5%,云和梯田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被美国CNN评为中国最美的40个景点之一,并在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正式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仙宫湖是浙江省第三大人工湖,仙宫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云和综合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全域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以上,是丽水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第一个省“无违建县”,入选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好山、好水、好空气”也孕育了高品质的有机农产品,云和雪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被誉为“中华名果”,“云和雪梨酒”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铜质奖章;云和黑木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云和湖有机鱼是浙江省第二大有机鱼品牌。...

    查看详情
  • 大荔县人民政府

    大荔县人民政府网 大荔政府网 同洲古城 大荔在线 中国大荔

    大荔,古称同州,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最开阔地带,辖15个镇、2个街道,272个行政村、26个社区,县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总人口592888人,是渭南市第一面积大县、第四人口大县,是陕西的东大门,渭南副中心城市。先后荣获“中国枣乡”“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30多项,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城市之一。2017年,大荔科技产业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大荔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距今约二十万年前,大荔猿人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自春秋时代起,大荔便设州建府。境内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魏长城遗址、唐金龙高塔,宋岱祠岑楼、清丰图义仓等文物古迹历史厚重。同州梆子、碗碗腔斐声中外,大荔面花、同朝皮影等13项传统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带把肘子、蜜汁轱辘等百余种风味小吃特色独具,享誉全国。隋文帝杨坚等4位皇帝、救时宰相阎敬铭等15位宰相、信武将军张齐等42位将军,以及原教育部长张奚若、铁人王进喜、速算大师史丰收等名人,让大荔历史更富传奇。...

    查看详情
  • 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政府

    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政府

    盐都,位于盐城西南片区,是全市经济、文化、教育中心。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因盐置县,始称盐渎,2004年撤县设区,至今已有2100多年建政史,是清初大书法家宋曹、“苏北鲁迅”宋泽夫、“中共一支笔”胡乔木、国民党元老郝柏村、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等名人的故乡。

    盐都现辖8个镇、4个街道,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总面积101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0.65万。沈海等三条高速公路贯穿盐都全境;南洋国际机场可直达首尔、北京、台北、深圳、广州等30多个城市;盐通等高铁的开通,让盐都更快深融长三角、接轨大上海。

    盐都区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级生态区和苏北唯一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2020年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评估第一等次,绿色生态成为美丽盐都最鲜明的底色。

    2021年,盐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能耗双控、能源保供、台风汛情等多重考验,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和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开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52亿元,10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查看详情
  • 辽源市人民政府

    辽源市人民政府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东辽河、辉发河上游。地理坐标北纬42°17′40″~43°13′40″,东经124°51′22″~125°49′52″。南北直线距离104公里,东西直线距离82.8公里。东端于东丰县的沙河沿上游中心线至东丰县永合乡的沙河沿、叶家崴子、后半拉山与梅河口市分界;西端于东辽县的泉太镇老营村的老营甸子沿东辽河西南与辽宁省西丰县相邻;南端于东丰县和平镇的马家沟、泉眼沟、伍家沟、冷家堡与辽宁省清原县接壤;北端于东丰县的西大岗岭、郎头山脊、二道河口至伊通河上游中心线与伊通县相连。辽源市境域面积5138.7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8%。其中,市区(包括郊区)面积424.27平方公里;东辽县面积2192.21平方公里;东丰县面积2522.24平方公里。...

    查看详情
  • 枣阳市人民政府网站

    枣阳市人民政府网站 枣阳 枣阳政务网 新闻中心 魅力枣阳 政府信息公开 领导之窗 网上办事 政民互动 投资枣阳 专题 部门乡镇信息公开

    阳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水由东往西流,但无大的河流和水系。境内低岗较多,丘陵、漫岗、河畈三种地貌轮廓分明。枣阳属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区,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严冬和酷暑时间相对较短,无霜期长。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种籽植物在千种以上,植被较丰富。境内探明的矿产资源有多种,其中,金红石、石榴子石矿储量分居亚洲和国内第一位。

    1、地形地貌

    枣阳位于中国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境内东北部为桐柏山余脉,南部为大洪山余脉。地表呈马鞍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是东北部鄂豫交界处的玉皇顶,海拔778.5米;最低点是西南部与襄州交界处的瓦子岗,海拔70米;地表构成境内水由东往西流的独特特点。随着山河走向,漫岗、平畈、低山丘陵三种地貌自然形成。

    (1)漫岗

    境内介于山河之间的东、西、北部和中部,是起伏的低岗岗地,分为北干、中干、南干三个岗系,其间单是以岗(坡)命名的村镇就超过500个,史称“九十九条岗”。以北宋神童诗人邢居实“春仲赋南征,岁暮复北走,歧路剧羊肠,重岗九十九”之诗为证。北干岗系,自玉皇顶沿县境北向西延伸至唐梓山,全长29.4公里。低山再蔓延成漫岗至沙河岸,较大漫岗有李楼岗、钱岗、沙子岗、姚岗、韩岗等5条,连绵漫岗与襄北、光北组成湖北著名的“三北岗地”。中干岗系,源于随州市的鸡鸣山和枣阳的大阜山,向西南延伸至太平岗,有榆树岗、随阳岗、太平岗3条平缓漫岗。南干丘陵岗系,主要分布在清潭、平林等地,较大的有长里岗、蛇身岗、三里岗、马家岗、蚯蚓岗等。...

    查看详情
  • 甘谷县人民政府

    甘谷新闻网 甘谷县人民政府

    甘谷古称“冀”,为全国县治肇始之地,建县已2700多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东邻天水市秦安县、麦积区,南接天水市秦州区、陇南市礼县,西与天水市武山县接壤,北与定西市通渭县相连。县域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49公里,总面积157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万亩。辖13镇2乡10个社区405个行政村1553个自然村,总人口 64.1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61万,是全省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教育大县、劳务大县。先后荣获“全国辣椒之乡”“中国苹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全国武术之乡”“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建筑劳务基地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先进县”等称号。

      历史文化悠久,文旅发展潜力巨大。甘谷是秦人的重要发祥地,于公元前688年置县,有“华夏第一县”之美誉,是孔子七十二贤人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清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之地。县内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30多处景区景点,尤以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大像山最为著名。文物古迹众多,以大像山石窟、毛家坪遗址、姜维墓、巩建丰纪念馆最负盛名。辣椒、麻鞋、花椒、脊兽、木雕、剪纸等特色旅游商品蓬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查看详情
在线随机小姐姐图片换一批
爱看网站
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