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导航网首页

嗨,欢迎来到25Qi网址导航

站长QQ:2598903095

  • 玉溪市人民政府

    玉溪市 玉溪市政府网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玉溪市政府

    玉溪,碧玉清溪,因水得名。玉溪河即《水经注》所记之桥水,明代文献中已称玉溪,取其清流如玉之意。素有生命起源地、聂耳故乡、云烟之乡、花灯之乡、高原水乡“一地四乡”的美誉。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峡谷、高原、盆地交错分布,最大横距172千米,最大纵距163.5千米,介于东经101°16′―103°9′、北纬23°19′—24°53′之间。东北和北面接昆明,东南和南面通红河,西南和西面邻普洱,西北靠楚雄。全市土地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14位。城市建成区面积91.6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1500—1800米,年平均气温16.4~24.6℃,年均降水量674~1023毫米,属中亚热带湿润冷冬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明显,既有四季如春的山区平坝,也有被称为“天然温室”的谷地。玉溪中心城区红塔区距省会昆明市88千米,是距离省会昆明最近的州市级行政区,是云南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的核心城市之一,既有共享省会城市商务行政、科教文化、人才技术、交通信息等资源的便捷,又有产业布局的空间优势。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紧邻玉溪,昆曼国际大通道穿境而过,泛亚铁路东线和中线在这里交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构筑西南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和云南面向东盟开放的重要门户。...

    查看详情
  • 江陵县人民政府网

    江陵县人民政府

    【地理位置】江陵县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江汉平原西部,长江荆江河段左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12°12’52”~112°44’22”,北纬29°54’36”~30°16’45”。东与监利县、潜江市接壤;南接石首市;西隔长江与公安县相望;北邻荆州市沙市区。县域东西最大横距约53.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36.2千米。依江呈扇状分布。长江自西北向东南过境,上起木沉渊,下至小河口,全长47.5千米。县治设在郝穴镇,北距荆州市城区45千米;东距省会武汉市陆路高速公路为200千米;水路沿长江顺江东下为425千米。

    【行政建制】 2020年,江陵县辖郝穴、资市、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6镇,马家寨、秦市两乡,三湖、六合垸两个管理区(农场),设有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乡镇管理区下辖126个行政村(大队、分场)、2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个养殖场,924个村民小组、206个居民小组(含委托荆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的滩桥镇20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140个村民小组、11个居民小组)。全县国土面积1048.74平方千米,占荆州市国土面积的7.45%。县城区建成区面积12.6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地质:江陵县位于扬子准地台江汉沉降区江汉盆地西南部的凹陷构造带。境内地质构造:一是由沙市——资福寺——赤岸街隆起;二是金家场构造带。该构造带位于资福寺亚凹陷的南缘,为北西走向,包括金家场隆起、魏家场隆起和郝穴隆起。...

    查看详情
  • 瓯海区人民政府

    瓯海区人民政府

    瓯海是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地处浙江东南部,因《山海经》有“瓯居海中”的记载而得名。1981年12月,瓯海从温州市郊区析出,设置瓯海县,1992年3月撤县设区。2001年7月,温州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原瓯海永强片共7个镇划归龙湾,藤桥片的2个镇3个乡和梧埏镇的4个村划归鹿城,瑞安市仙岩镇、丽岙镇并入瓯海。200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西岸、五凤垟、北林垟等3个乡,并入泽雅镇,将梧田镇、新桥镇、娄桥镇、南白象镇、茶山镇、三垟乡等五镇一乡的行政建制改为街道办事处。2011年3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潘桥镇、郭溪镇、瞿溪镇、丽岙镇、仙岩镇5个镇建制,成建制设立5个街道办事处。全区国土面积466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街道、1个镇、温州高教园区和瓯海经济技术开发区,39个社区、151个行政村。2021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73219人,比上年末增加了4982人,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中国科技工作先进区、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瓯海概况2.jpg

      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县域网络形象百强区、省“五水共治”大禹鼎、省“三改一拆”先进区、省级文明城区、省级平安区、省级卫生强区、省级文化先进区、省电子商务示范区等荣誉称号。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70.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4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324.16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439.27亿元,增长7.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937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12304美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为0.9:42.1:57.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41亿元,增长11.6%;外贸进出口总额320.16亿元,增长27.8%;财政总收入78.51亿元,增长12.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01亿元,增长16.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79元,增长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66元,增长10.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1.66,比去年同期缩小0.01。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8.34亿千瓦时,增长13.2%。其中工业用电量24.91亿千瓦时,增长12.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1.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04亿千瓦时,增长12.2%。全区在册市场主体94082户,居全市第7,其中企业32800户,现有公司制企业数量在企业中的占比由上年同期的88.9%提高至90.7%。...

    查看详情
  • 张掖市人民政府

    张掖 张掖市 张掖市政府 张掖市政府网站 张掖市政府门户网站 张掖市政府门户 塞上江南 金张掖

    张掖,位于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交汇的河西走廊中部,西汉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历史上又称甘州。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国土总面积3.86万平方公里,辖甘州区、肃南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一区五县,辖区有汉、裕固、藏、蒙、回等38个民族,其中分布于祁连山区的裕固族是全国独有的少数民族。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112.25万人,城镇人口58.95万人,城镇化率52.52%。

    境内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黑河绿洲、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交错衔接,雪山冰川、森林草原、七彩丹霞、田畴沃野、湿地候鸟、荒漠沙丘等地貌交相辉映,使张掖成为坐落在祁连山、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城市,2019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资源优势】

    境内河流众多,阳光充足,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区和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油料和牛羊生产基地。也是全省以钨钼、铜、金、铁、煤、粘土、钾盐等矿种为主的金属、非金属矿产集中区和水能、光能、风能开发区。张掖既有“半城芦苇”的自然美景,也有“半城塔影”的历史风貌,文化沉积深厚,人文景观丰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有中国最美之一的祁连山草原、张掖丹霞、黑河湿地、黑河峡谷和平山湖大峡谷,有全国最大的山丹马场、保存最完整的汉明长城、历史文化名山焉支山、名城骆驼城、红西路军战斗遗址和烈士陵园,有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沙漠公园,有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张掖大佛、坐佛山丹大佛,有与敦煌莫高窟同时代的马蹄寺石窟群,还有独特的裕固族、蒙古族、藏族风情等。...

    查看详情
  • 胶州政务网
    2022-08-08

    胶州政务网

    胶州市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因东南临胶州湾,以胶水而得名。1987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青岛地区第一个撤县设市。市境介于北纬36°00′—36°30′,东经119°37′—120°12′之间,东西横距51千米,南北纵距54.3千米,陆地面积1324平方公里,海岸线25公里,辖4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811个行政村、65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87.1万人。胶州市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暖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1-14℃,适合居住养老。先后获评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首批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等称号。在全省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中荣获青岛市第一、全省第三,在青岛市科学发展电话民意测评中连续三年获评第一,群众对干部作风满意度评价连续三年位居青岛十区市首位。
      2017年11月14日上午,中央文明办发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胶州市在全国50个(县)县级市中位列第一,成为青岛市唯一入选的区市。...

    查看详情
  • 苍南县人民政府门户

    苍南县人民政府门户

    苍南县位于浙江省的沿海最南端、濒临东海,与宝岛台湾遥遥相望。隶属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历史上一直属平阳县辖域,于1981年独立设县。因地处玉苍山之南,取县名为苍南。地理坐标为北纬27°30′,东经120°23'。素有浙江“南大门”之称,东与东南濒临东海,西南毗连福建省福鼎市,西邻泰顺县,北与平阳、文成两县接壤。苍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资源丰富,特产富饶,并以水产、矿产、旅游三大资源和四季柚、甜橙、茶叶三大名特优产品最具开发前景,尤其是长1800米的渔寮大沙滩为我国沿海大陆聚沙滩所罕见。苍南城区距温州市区81公里,距离省会杭州432公里,104国道自北而南穿越城区。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水量1670.1毫米。总面积1261.0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5公里。现辖17镇、2个民族乡。县政府驻灵溪镇人民大道。...

    查看详情
  • 营口市人民政府

    营口市人民政府

    渤海岸畔,辽河之滨坐落着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她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镶嵌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正中,这就是东北第二大港口城市—营口。



    营口位于沈阳和大连之间,渤海湾东北岸,大辽河入海口处。下辖两市(盖州市、大石桥市)、四区(鲅鱼圈区、站前区、西市区、老边区)总面积5427平方公里,人口228.1万人。

    营口是中国大陆唯一可观夕阳坠海的城市,大辽河在这里西流入海,可以观赏到美丽迷人的夕阳入海景观。

    营口是中国东北第一个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861年开埠,是中国民族金融业的起兴之地,曾是东北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宗教文化传播中心及各种物资的集散地,特别是营口当时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电视剧《大宅门》的“白家老号”就是到营口采购中药材。营口是当时东北沿海地区商业贸易最繁荣、税收额最高的海口,曾有十几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东北地区第一个海关和第一个红十字会组织均设在营口,“夏日轮声帆影,万艘鳞集;冬季车尘马迹,络绎不绝;市场之繁荣,贸易之兴旺”,被誉为“东方贸易总汇”和“关外上海”。...

    查看详情
  • 临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临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临汾市 临汾市人民政府 临汾政府 临汾政府网

    临汾市是山西省辖11个地级市之一。位于省境西南部,西以黄河为界与陕西延安市毗邻,东与省内长治市、晋城市接壤,北与省内吕梁市、晋中市相邻,南与省内运城市交界。下辖1区(尧都区)14县(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2市(侯马市、霍州市)。境内有2个省级开发区(临汾经济开发区、侯马经济开发区)。辖区东西宽约200公里,南北长约170公里,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3%。境域四周环山,中部为盆地平川,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丘陵占51.4%,山地占29.2%。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煤、铁、石膏、石灰、白云岩、膨润土、花岗石、大理石、油页岩、耐火黏土等在省内及全国均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综合优势度为0.73,居全省第二;煤炭探明储量占全省的14%,是我国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临汾市,古称平阳,系唐尧古都,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为专区、地区建制并有区划调整,2000年撤地建市。2021年5月26日,根据山西省统计局通报的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临汾市常住人口为3976481人。...

    查看详情
  • 资阳市人民政府

    四川资阳 中国资阳 资阳市人民政府 资阳政府网

    资阳是陈毅元帅的故乡,同时连接成都、重庆“双核”,是成渝经济区、成都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设立资阳地区,2000年撤地建市,辖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幅员面积5747平方公里,总人口336.9万人。

      资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35000年前的“资阳人”开启四川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篇章。哺育了东周孔子之师苌弘、西汉辞赋家王褒、东汉经学家董钧等历史名人,被誉为“蜀人原乡、三贤故里”。

      资阳区位条件优越。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市区距成都中心城区87公里,成渝、内资遂、遂资眉等6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乘坐成渝高铁从资阳出发20多分钟可到成都、1小时到重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距资阳城区仅18公里。

      资阳产业特色鲜明。立足资源禀赋,经过十余年发展,形成了造车、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四川现代、中车资阳机车等车产业相关企业达200多家,柠檬种植规模、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占全国的80%以上,古、多、精、美的唐宋摩崖石刻造像保存十万余尊,“安岳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达6710亿立方米,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资阳发展前景广阔。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四川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资阳临空经济区建设,以及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规划建设中韩创新创业园,为资阳带来重大历史机遇。

      近年来,资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21年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89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

    ...

    查看详情
  •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18194人(其中博士、硕士2673人),有17个二级院部(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现有教职工447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961人。有国医大师3人,岐黄学者1人,全国名中医4人,青年岐黄学者2人,皖江学者1人,青年皖江学者3人,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9人,省杰青5人,省优青2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教师5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2人,安徽省领军人才团队3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8个。有博士生导师93人,硕士生导师782人,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个。...

    查看详情
在线随机小姐姐图片换一批
爱看网站
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