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药学院是一所以医学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湖北省和鄂豫渝陕毗邻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西医类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学校坐落在“全国十佳魅力城市”十堰市中心——“道教圣地武当山、中国水都丹江口”所在地。学校占地574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17228人(含独立学院),留学生684人。
学校成立于1965年,原名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1977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1986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1994年独立设置定名为郧阳医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医药学院。1995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6年首批一次性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合格评估,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结论,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开始举办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同年主干学科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8年学校正式进入湖北省“双一流”建设方阵。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湖北省全科医学教育和免费医学生培养基地、湖北省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2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6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已成为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6000余人,博士、硕士生18000余人 ,留学生1700余人。
学校经过长期的育人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体系:构筑了“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的大学理想,铸就了“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确立了“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实施卓越教育、培养卓越人才、创造卓越人生”的卓越教育观。学校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以智慧引领人生、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的卓越人才。
学校现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4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8.28万平方米,4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318.75万册。设有25个学院(部),建有4个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现有教职工538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获中组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和湖北省政府人才计划支持的高端人才107人。...
湖北工程学院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中华孝文化名城——孝感市,距武汉市区50公里,乘孝汉城铁至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8分钟、至汉口28分钟,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943年创办的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历经孝感师范学校、孝感大学、武汉师范学院孝感分院、孝感师范专科学校、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1986年与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华中农学院孝感分院)合并,1999年建设部南方城乡建设学校(又名孝感市建筑工程学校)整体并入,2000年3月更名为孝感学院,2011 年12月更名为湖北工程学院。
学校校园占地1748亩,建筑面积7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22亿元,馆藏图书285万册。设有18个教学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各类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在校联培研究生54人)。学校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重点建设高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首批湖北省 2011计划高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首批“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首届“湖北省文明校园”。位居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386位。
学校现有在职在岗教职员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1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789人、高级职称468人;省部级创新团队13个、教学团队3个,各类政府津贴获得者、楚天学者、湖北名师、澴川学者23人,国家和省级各类荣誉专家26人;聘请10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荣誉)教授。《湖北工程学院学报》“中华孝文化研究”为教育部名栏。...
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发端于1935年,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1955年,武汉大学招收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研究生;1978年,重新恢复因"文革"中断达10余年的研究生教育;1981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成为全国第一批组建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2002年,成为34所自行划定复试分数线学校之一。2018年,成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扎根于百年武大的深厚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目前,已建立一套学科门类齐全、学位类型多样、导师队伍雄厚、管理体制健全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2016年12月,学校召开了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以完善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牵引,强调原创研究、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形成了“1个主文件+4个实施文件+X个后续文件”的制度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前瞻视野、健全人格、精深知识、创新思维”的优秀学者和行业精英。...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建校4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政法类专门人才。学校是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湖北省司法行政系统招录人民警察定点院校、教育部“1+X”证书制度首批试点院校、教育部“ICT行业创新基地”首批合作院校、湖北省人民政府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湖北省高校党建工作试点院校、湖北省教育援疆对口培养院校。多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平安校园。
学校占地面积408亩,建有安全防范技术国家级实训基地、社区矫正省级实训基地、司法信息化ICT实训基地、刑事执行警察技术实训中心及文书司法鉴定、法医物证(DNA)鉴定、视频行为分析鉴定、光接入实训室、4G/5G通讯实训室等校内实践基地4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9个;纸质图书40余万册;智能化教室109间。在司法信息化、安全防范技术、应急救援等领域走在国内同类院校前列。...
武汉同济现代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同济医药,股票代码:430359)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产业园,是在原同济医学大学制药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集药品原料、药品研发、药品生产、药品销售、药物流通、高端医疗等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年来公司抢抓机遇,整合优质资源,继完成并购重组湖北医药集团后,又投资建设了药品供应链中心、精准医学中心等。公司秉承“优科技优势,造济民良药”的宗旨,创新求发展,聚力谋长远,现拥有参控股子公司二十多家,构建了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抗风险能力的医药生态产业链。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第一批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国家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化(湖北)骨干企业”、“中华民族医药百强品牌企业”、“中国医药行业成长50强”、“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企业,并是“国家发改委产业振兴项目”、“国家中药现代产业化工程项目”、“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与产业化项目”的示范基地。公司独家拥有5类“同济”及其延伸商标二十余个,其中“同济”商标连续五届荣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
公司遵循“研发一个,储备一个,生产一个,培育一个,成熟一个”的产品研发与产业化思路,致力于医药科研成果产业化,现拥有茶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喷雾剂等剂型生产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10余项、产品80余个,其中药品文号56个、食品文号26个。目前主导产品有:荣获“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的全国独家便秘专用药——便乃通茶;高含量补钙剂——碳酸钙片等补钙系列产品;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中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的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妇科首选药——恤安泡腾片;依古方之法精制而成的健康茶剂——金玉宣肺茶;后备产品有: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已完成二期临床研究的鼻炎新药——鼻得安鼻喷雾剂等。...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法律法规和水利部授权,在长江流域和澜沧江以西(含澜沧江)区域内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责,成立于1950年2月。1988年国家授权长江委在长江流域内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能,1994年后水行政管理范围由长江流域扩展到西南诸河,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采砂管理、河湖管控、行政许可服务与监督执法等工作不断强化。
长江委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规划编制为先导、以涉水管理为手段、以工程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全方位开展长江治理与保护工作。3次编制修订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构建了覆盖全流域的水文、水质、水生态、水土保持综合站网体系,积累了较为丰富完整的流域水文泥沙、地质勘查、河道观测、涉水工程、地理信息、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设计了长江三峡、南水北调中线、荆江分洪、葛洲坝、丹江口等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形成了“团结、奉献、科学、创新”的长江委精神。通过七十多年的努力,逐步构建起长江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流域综合管理体系,有力促进了流域的发展与保护。作为长江防总技术支撑和参谋办事机构,在防汛抗旱组织管理、责任制落实、监测预报、科学调度、技术指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防范了历次流域水旱等各类灾害。...
武汉科技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重点高校,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历经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中南钢铁工业学校等传承与发展,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8年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成为第一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划转院校。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20余万人。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院士、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大型钢铁企业掌门人,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学校现有青山、黄家湖和洪山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1.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1.0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9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78.05万册,电子图书100.6万册。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200余人。校园依湖览江、风景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武汉音乐学院是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高等音乐学府。1953年,由中南文艺学院、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和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之音乐部分组建而成的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是武汉音乐学院的建校起点。其前身包括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1930)、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1947)、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38)、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和香港中华音乐院(1947)等,她们共同构成了武汉音乐学院丰富多样、积淀深厚的音乐教育历史传承。1958年中南音乐专科学校与武汉艺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湖北艺术学院。1985年改建定名为武汉音乐学院。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民满意的高水平音乐学院为建设目标,施行艺术表演、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三位一体的学科建设方针,秉承“立德、自强、崇文、精艺”校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多样化音乐舞蹈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音乐院校之一,有音乐与舞蹈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硕士(音乐、舞蹈领域)专业学位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作曲系、音乐学系、中乐系、钢琴系、管弦系、声乐系、舞蹈系、音乐教育学院、演艺学院、研究生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课部、继续教育学院(含成人本科教育)、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等教学单位。有音乐附小、音乐附中、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层级。...
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主要负责本科教学的运行和管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成果申报,服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负责教学条件、教学资源建设和教材管理;负责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负责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管理与服务;负责现代教育技术与服务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教务处党的建设,成立了教务处党总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艺术教育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与服务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挂靠教务处。教务处内设有处办公室、教学研究管理办公室、教务管理办公室、学籍管理办公室、实验教学管理办公室、实践教学管理办公室、余区教学办公室、考务管理中心、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教务处在学校党政领导下,秉承“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和“建设人民满意、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的大学理想和核心价值追求,在稳定教学秩序、改善教学条件、确保教学质量基础上,贯彻卓越教育、卓越人才、卓越人生的“卓越教育”理念,以学生成才为根本,全面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创建“一流本科,一流教学”,着力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三强人才”。 ...
点赞数:2299
点赞数:7230
点赞数:6639
点赞数:5250
点赞数:2949
点赞数: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