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是孟子故里、千年古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辖16个镇街、1个经济开发区。邹城有山有水有资源。东部山清水秀,西部沃野平畴,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拥有峄山、凤凰山、连青山等六大山系、190余座山峰,111条河流纵横交错,114座水库星罗棋布,建成美丽乡村“A类村”328个,重点村覆盖率达到77%,粮食产量稳定在44万吨以上,草莓、核桃、樱桃、土豆等经济作物达到33.5万亩,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1家,食用菌企业达到23家、种植面积达到2230万平方米。邹城重情重义重文化,自古文脉兴盛,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孟子思想、母教文化、邹鲁文化、伏羲文化交相辉映、积淀融合,素有“邹鲁圣地”之美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深深浸润着邹鲁大地,形成邹城人重情重义的价值取向。邹城宜居宜业宜旅游,秉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开发建设,形成了孟子湖新区、东城区、老城区“三区组团”发展格局,城镇化率达到63.1%,现代化中等城市初具形象。聚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和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三化三型”营商环境。我们还拥有4A级、3A级景区18处,既可以登峄山、访“三孟”,也可以游国家湿地公园、赏百里邹东美景,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邹城兴工兴农兴商贸。近年来,邹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把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园区、城市、生态“三大经济”协调发展,打造了数字经济和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健康医药、机器人“1+5”主导产业,“四上”企业达到688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56家、过10亿元企业6家、过百亿元企业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4家。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2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80亿元。...
查看详情 历城,因临历山而得名。自西汉景帝4年(公元前153年)建历城县,沿革至1987年撤县设区,已有2100多年历史,素有“齐鲁首邑”之称。经多次区划调整,历城区现辖14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520平方公里。
历城人文气息浓郁,洪家楼地区是济南最早吸取西方文明和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有百年教堂、百年山大,“齐烟九点”之首的华山孤峰独秀,景色壮美,《鹊华秋色图》是历城风貌的传世之作。
历城智力资源密集,驻有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省农科院等各类高校、科研院所20多家,形成了东部大学科研聚集区。
历城区位优势明显,在济南城市发展框架中,历城拥有1个次中心和5个地区中心,已成为济南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城交通四通八达,紧邻遥墙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国省道纵横交错,轨道交通、石济客专、济青高铁等汇聚济南新东站,是华北链接华东、沿海通达内地的重要陆空交通枢纽。 ...
汶上总面积889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2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化工区,总人口83万。汶上文化底蕴深厚,是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发祥地之一,儒家文化、运河文化交相辉映,大运河南旺分水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休闲服装制造名城、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汶上县锚定“事争一流作表率,争先进位走在前,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汶上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目标任务,按照“1234+3”工作思路,强化担当抓落实、攻坚克难求突破,全力推动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0.54亿元、同比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3亿元、同比增长17.6%,税收占比达到87.8%、位居全市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亿元,市场主体达到7.3万家。去年市里通报39项涉及县市区的事项,我们居全市前3位的有14项,全市第2位。...
莱州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陆域面积192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岸线108公里,辖17个镇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化工园区、97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82万,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工业百强县等20多项“国字号”城市名片。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1.3亿元,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5亿元,增长0.8%。
莱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莱州自古就有“齐鲁之甲胜,天下之名疆”的美誉,夏代在此建立了胶东半岛最早的封国—过国,1988年撤销掖县设立莱州市,同年被列入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东海神庙遗址是国内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皇家祭海遗址,与泰山祭天、曲阜祭孔并列为山东境内三大国家祈福平台;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的魏碑书法“荥阳郑文公之碑”被命名为国内首块“中国书法名碑”,云峰山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山”。
莱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烟台、青岛、潍坊三市交界,莱州港融入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全市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4个,其中10万吨级泊位1个、7万吨级泊位2个、5万吨级泊位2个。潍烟高铁全面开工建设,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完成主体工程,青平莱城际铁路、莱青高速、莱栖高速纳入省级规划,疏港铁路支线项目加快推进。...
胶州市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因东南临胶州湾,以胶水而得名。1987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青岛地区第一个撤县设市。市境介于北纬36°00′—36°30′,东经119°37′—120°12′之间,东西横距51千米,南北纵距54.3千米,陆地面积1324平方公里,海岸线25公里,辖4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811个行政村、65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87.1万人。胶州市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暖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1-14℃,适合居住养老。先后获评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首批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等称号。在全省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中荣获青岛市第一、全省第三,在青岛市科学发展电话民意测评中连续三年获评第一,群众对干部作风满意度评价连续三年位居青岛十区市首位。
2017年11月14日上午,中央文明办发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胶州市在全国50个(县)县级市中位列第一,成为青岛市唯一入选的区市。...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前身是山东省旅游学校,1988年由国家旅游局和省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建设,1991年正式招生办学。2004年升格为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教育厅与省文化和旅游厅双重领导、以省文化和旅游厅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使命,以“我们的天职是创造幸福”为校训,以建设“人文化、生态化、数字化、国际化,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学院”为愿景,坚持“与行业接轨”的发展之路,坚持为社会用人需求服务,为学生就业成才服务,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学校是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近两年,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科教兴鲁先锋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融媒传播最具影响力高校等各级各类荣誉30余项。
学校位于济南市章丘大学城,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占地近67.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5万余平方米,资产总值近5亿元。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齐全,建有综合实训楼、航空实训楼、四星级智慧化实习酒店、餐饮艺术教学中心、CLE国际共享智慧教室、迪士尼主题实训教室等70多个教学实训场所。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多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二级学院,将企业资金、文化、理念、技术、产品等引入校园,打造校园旅游生态,切实提高了学生职业竞争力。1991年招生办学以来,共培养毕业生近4万名,培训旅游业在职人员8万多人。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几年用人单位需求量与毕业生数量一直保持在5:1至8:1的比例,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海外就业率超过15%。...
山东体育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高水平省属普通高等体育院校。学校建有济南(校本部)和日照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各类训练场馆约17万平方米。山东体育学院青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运动休闲产业学院)正在建设中,项目一期占地605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7亿元,为政府交钥匙工程,拟于2023年交付使用。
学校现有教学机构12个,包括国家足球学院、国家篮球学院、中国举重学院3所“国字号”学院和1所附属中学(挂山东省体育实验中学牌子,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办学规模3000人,面向全省招生)。其中,国家足球学院、国家篮球学院是全国唯一省部共建的以足球、篮球为特色的应用型国家级专项运动学院。
学校以体育学学科为主,是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全国首批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体育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单位。体育学一级学科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康复学等5个二级学科,以及3个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英国拉夫堡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前身为创建于2001年的青岛恒星科技专修学院;2003 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公益性办学宗旨。秉承“文明、博学、实践、创新”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创新活校”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驱动,坚持“行校共建、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化开放城市—青岛。现占地93.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9.7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5.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700.68万元。建有校内实验室129个、实习场所4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5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4.27万册,电子图书130万册,纸质期刊636种,电子期刊22.13万册。校园网出口带宽5,310兆,网络接入信息点数8,160个,建成了万兆骨干链路、千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
山东科技大学建校于1951年,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和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在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设有教学单位33个,科研单位5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本科专业96个。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2300余人,研究生9000余人。
山东科技大学在泰安设泰安校区党委和管委,负责校区党政工作。
泰安校区占地750余亩,校舍面积38万余平方米。现设资源学院、智能装备学院、财经学院、公共课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5个教学单位,设煤矿充填开采国家工程实验室、采矿工程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院等3个科研机构。现有29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800余人,在职教职工567人,高级职称人员145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80余人。有省级研发中心6个,其中,“山东省工业测控工程技术中心”是山东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的省级科研平台;“矿业工程综合实训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业工程实验中心”和“矿山机电工程实验中心”为山东省骨干学科实验室;“先进自动化技术实验中心”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校内教学模拟矿井被原国家煤炭部命名为“华东煤炭院校泰安实习中心”。...
济南职业学院是由济南市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是山东省示范高职院校,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第一批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成立于2004年,由原济南教育学院、济南机械职工大学、济南职工科技大学三所成人高校合并组建。学校有66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史和20年的高职教育办学史,培养毕业生10余万人。学校面向全国10个省(区)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2500余人。
明晰质量主线、内涵发展办学思路。学校持续探索发展的内在动力,明确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特色立校、服务强校、合作兴校”的办学方针,明确了“立足省会,引领全省,示范全国”的办学定位,凝练了“厚德博学、强能善技”的校训精神,制定了“品德高尚、品质优秀、品味高雅”,“技强业精、知行合一、务实思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校适应济南区域经济发展,设立机械制造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财经学院、商贸经济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文化传播与艺术管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中德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11个二级学院及思政教研部、公共教学部2个教学部。开设与济南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35个专业,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旅游等为主干大类的专业集群。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
点赞数:3919
点赞数:3882
点赞数:8151
点赞数:7542
点赞数:144
点赞数:4201